9月19日,是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凌晨,达城在沉睡中渐渐苏醒,天空慢慢露出鱼肚白,浑黄的河水卷携着浊浪奔涌而来……上午十点整,达城上空响起了防洪警报,而州河沿线的商户居民早已全部提前安全转移撤离。
洪水迅猛 沉着应对
今年入汛以来,州河流域强降雨犹如“车轮战”轮翻来袭,数次威胁着通川辖区人民群众的安全。9月18日下午,市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19日凌晨3点左右洪峰将到达州河滨河路段。“夜晚抗洪救灾具有较高的风险,极不利于转移群众和降低损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城区的防洪安全,通川区将本应凌晨三点到达的洪峰迟滞到了上午八点,在确保罗江口水电站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大水位运行,最大程度降低城区洪峰,积极错峰削峰、迟滞洪峰。
19日上午七点,通川区防汛指挥部启动四级响应,每隔半小时报送一次水情雨情信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赓即主持召开通川区防汛减灾工作调度会,就防洪救灾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注定是一个雨水丰沛之年,去年降雨量为1200mm,今年入汛以来,通川的降雨量增长了30%以上,一定要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思想···”
相关部门、单位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严阵以待、夯实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从凌晨开始,多部门联合助力、劝导沿河低洼地区群众、车辆撤离,帮助沿河门市商户搬运转移物资,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搬运完毕。
精准调度 化险为夷
9月19日上午8点,受强降雨影响,州河水位上涨至276.5米,警戒水位276米,超警戒水位0.5米。大雨已停,州河两岸观看洪水的人络绎不绝,此时,防汛指挥部内,奋战在一线的防汛人员密切关注着会议室大屏幕上罗江、滨河路等流域水位的“生命线”和泄洪量。
“目前罗江水位出现了较大变动。”“那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200的泄洪量,州河上游地区目前泄洪量多少?一定要保障滨河路沿线的安全。”与会人员根据水位变化,不断与市级相关部门及洲河上游地区协调沟通,动态调整罗江水库泄洪量。经过三小时的精准研判和部署后,成功将预计最高水位下降了两米以上。
据悉,此前接上级有关部门通知,此次洪峰将于19日凌晨3点过境州河城区段,最高水位将达280米(超警戒水位4米),并极有可能大面积涌入滨河路,而一直到当天中午,滨河路沿线基本平安无虞,仅南门口部分低洼地带有洪水没入,取得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果。
成功降低洪水水位2米的背后是通川区党委政府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是坚持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协调联动、措施得力从而力挽狂澜的结果。
一场洪峰,考验的不仅是电站大坝防洪硬件措施,更考验着通川人的智慧和科学调度水平。截至19日下午一点零三分,滨河路水位为277.6米,洪峰安全通过主城区。在区委、区政府的超前谋划、精准研判、调度下,成功阻止了此次洪水的上涨,打退了洪水猖狂的进攻。通川人民凭借着“听党指挥”的团结与智慧,最后以不伤一人,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战果让洪水“铩羽而归”,有效避免了上千人的紧急转移,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让辖区群众安心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