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通川 - 招商引资 - 招商动态 -正文

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日期:2019-10-30     点击数: 人次

10月30日上午,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巴山大剧院召开。

mmexport1572517012838.jpg

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包惠对通川文旅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通川区在文旅工作方面,定位准,站位高。通川正在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把文旅的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瞄准达州主城区市场,建设都市休闲文旅中心,突出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城乡休闲型乡村旅游,这一做法,为全市、其他县区提供了样板。力度大,变化快。通川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了青宁与金石两个重点文旅点位,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初心不变,锁定目标不改,持之以恒地推进了各项工作。集中全区的力量,集中干大事,出形象。在短短的时间,筹办了达州首届文旅大会,建设了青宁云门天寨、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两个重点旅游项目。通川区干部、群众攻坚的劲头,工作的态度,工作的力度,值得充分地肯定,也值得其他县市区学习。

旅游资源基础不太好的通川区为何受到市委书记包惠的点赞。

通川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记者从市政府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在大会上的交流发言中获悉——

一组数据:

2018年,通川区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增长15.6%,旅游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14.8%。其中,地处“一南一北”的磐石旅游风景区和青宁云门天寨,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实现收入7.9亿元,为通川加快实现“近郊体验游”和“休闲观光游”探明了方向。

mmexport1572517016839.jpg

四项措施:

厘清思路,精准定位,全面谋划发展路径。依托达州“双300”城市建设,致力将通川打造成“达城百万市民休闲旅游示范区和康养度假目的地”。聚焦全域旅游目标,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项目一盘棋”,高标准编制《通川区“十三五”旅游规划》《通川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和12个旅游景点规划。围绕统筹城乡建设,与时俱进调整空间规划,立足市委对通川作出的“两个定位”,让全域通川每一块土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项目牵引,品牌带动,全力夯实发展根基。近年来,累计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3个,列入省重点2个,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旅游公路131公里,建成磐石、青宁、金石等6条旅游专线,新建旅游集散中心1个、游客中心4个、咨询服务站6个、停车位3000个,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持续提升。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着力塑造通川印象。致力优化投资环境,创新组建并实体化运行通川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和模拟审批,打造“流动政务服务站”,切实做好“巡回上门”服务,确保文旅项目引得进、建得好、人气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广泛发动全民参与,把解决就业、巩固脱贫、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硬性指标,积极探索群众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创新市场营销,突出以节宣旅、以节兴旅,通川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决策咨询机制,组建专家咨询团和历史文化研究会。强化政策支撑,出台系列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文旅产业集聚。强化要素保障,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5000万元,整合投入扶贫、交通、农业、水务等项目资金近6亿元;组建并实体化运行区农旅公司和区神剑公司,参与文旅项目经营开发,让项目资金“滚动式”扶持项目建设。

会上,达州市通川区张爱萍故居管理所,通川区磐石月湖旅游区管理中心,通川区文化馆馆长僧希林,通川区图书馆馆长曹仕弘,通川区张爱萍故居管理所副所长徐秋分别获得达州市文化旅游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一些奖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