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人大建议 -正文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40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来源:区委目标绩效办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09-12     点击数: 人次

通区府议〔2025〕 号


​杜勇代表:

你在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通川区“城市公园+休闲经济”融合发展的建议》(第540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园概况

达州市在城市公园建设领域成绩斐然,已先后建成莲花湖湿地公园、大寨子公园、城市运动公园等综合性公园14个,金凤园、宏文公园、汉兴公园等社区公园、口袋公园43个,神剑园、515艺术窟等专类园17个,这些公园的建成,有力推动了达州从“城市园林”向“公园城市”的转变。其中通川区作为达州市城市中心,现有城市公园10余个,总面积超800公顷,依托莲花湖、鹿鼎寨等优质生态资源,年接待市民超300万人次,已形成“一核多园”城市公园体系。

(二)公园+”推进情况

在大力推进公园建设的进程中,通川区紧扣“服务”这个主题,在园路两侧及人口密集区域设置了自主售卖机,满足游客基本游园需求;紧抓“文化”这个关键词,在公园规划设计阶段按照“一公园一主题”植入文化元素,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公园短板、探索拓展新建公园功能,市民群众到公园后不仅可以欣赏花草,还能享受文化的浸润,实现“公园+”的目标;紧盯“消费”这个概念,城市运动公园结合周边环境试点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推动绿道商业、公园街区商业、“公园+”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塑造消费新场景、提升消费新供给、培育消费新热点、引领消费新升级。

二、存在问题

(一)公园功能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

目前,通川区部分公园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以简单的绿化景观和休闲步道为主,缺乏丰富多样的功能设施与活动项目。游客来到公园后,可参与的活动有限,往往只是进行短暂的散步或观赏花草,难以长时间停留,无法充分挖掘公园的潜在价值,不利于休闲经济的深入发展。

(二)业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IP与沉浸式体验

在公园周边及内部的商业业态布局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众多商家经营的项目相似,缺乏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IP,难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三)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市场化运营能力不足

在政策方面,针对“城市公园+休闲经济”融合发展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在公园运营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运营人才。这导致公园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限制了公园休闲经济的发展规模与速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推进“公园+”空间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达州“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独特基底优势,积极构建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公园体验。通川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推动公园与周边商圈的有机串联,精心推出城市漫游之旅:达州主城区—凤凰山—三圣宫美食文化街—莲花湖湿地公园—罗浮广场(星光里・达州记忆美食街)。这条漫游线路将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商业消费有机融合,游客可以在游览公园美景的同时,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体验现代商业的便捷与活力,实现生态、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推进“公园+”业态融合

四川乐麦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运动公园二期场地,创新打造“城市星空营地+特色美食街”双场景。目前,已成功招引50家特色美食小吃商户入驻,丰富了公园周边的餐饮业态。后续,还将建设“巴小虎亲子游乐园”,并打造集装箱彩绘和墙体涂鸦等小微景观。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创新休闲娱乐体验,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娱乐生活。此外,通川区将积极培育 “公园+会展” 经济形态。充分发挥公园开阔场地资源、生态景观优势与公共空间属性的复合价值,引入文化艺术展、生活市集、儿童游乐等多元会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吸引市民与游客驻足参与,实现人流聚集,进而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形成 “游览、体验、消费”的良性循环。让公园的绿色空间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活力、促进产业交流的新平台,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三)推进“公园+”品牌活动

通川区将以现有文旅品牌活动矩阵为基础,全力打造“公园+”品牌活动矩阵,进一步激活区域文化活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具体而言,将把“潮涌达州”系列群众文体活动引入公园场景,依托公园开阔的场地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拓展活动的举办形式与参与空间,让多元业态在绿色空间中绽放更强劲的活力,持续点燃城市文化热情。同时,推动“魅力通川 艺享街头”品牌活动与公园深度融合,让艺术更贴近自然、贴近群众。通过这样的品牌活动矩阵打造,让公园成为集文化展示、群众互动、文艺体验于一体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通川文旅事业蓬勃发展。

(四)推进“公园+”政策保障

一是出台保障制度。将由市住建局牵头组队赴成都、重庆等地开展考察学习,吸收借鉴上述地区在运管模式、业态配置及政府方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适时出台《城市公园商业配套导则》,创新“政府搭台+市场运营”模式,组建公园经济联合体,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加快试点示范建设,倾力打造川东北地区“公园经济”标杆,助力达州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是重视人才引培。一方面,聚焦“公园+商业运营”“公园+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精准引进商业策划、活动运营、文创设计等专业人才,为“公园+”业态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联合本地院校、行业协会围绕消费趋势分析、场景打造技巧、服务质量提升等内容开设专题培训,同时鼓励现有从业人员参与实践交流,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为“城市公园+休闲经济” 的持续发展注入长久动力。三是构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针对灯光秀、星空露营等夜间消费场景,开展“错时监管”行动(18:00-24:00),维护市场秩序。在餐饮准入环节,严格食品经营许可(备案)审批,重点核查冷食类、生食类等高危业态的经营条件,严禁非固定场所售卖高风险食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城市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

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政府

2025年 9月 12日

(联系人:通川区文体旅游局王筝;联系电话:2392894)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市人大城环资委,市政府督查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