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单位: | 通川区水务局 |
编制单位: | 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二○二二年九月
.
批准:刘双美
审定:麻泽龙
审查:王筱红
校核:陈礼斌 何育盛
编制:靳晓莉 谢 晴 巨 莉
刘小榕 匡啓兵 邱坤林
唐 林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十四五”规划工作把脉定向、指路领航。随后,省水利厅党组就面向“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远景目标提出了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总体工作思路,指出新时期水利工作“三大目标、二大体系、二条底线和六项工作”总体要求和部署。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我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水利厅党组“3226”总体工作思路和通川区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编制实施好通川区“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夯实“支点”底座,为加快建设达州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水安全保障。
目 录
附图
附图1 通川区行政区划图
附图2 通川区水系图
附图3 通川区重点水源工程规划图
附图4 通川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图
附图5 通川区防洪提升工程规划图
附图6 通川区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图
一、“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治水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中央新时代治水思路,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以“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水利行业强监管优服务”为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工作,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水利项目投资9.55亿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新增和恢复提水能力350万m3,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3.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km,巩固提升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贫困人口2.4万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85%以上,基本实现辖区饮水安全全覆盖。通过5年的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通川区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1.43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4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4m3,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3%,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了120升以内,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了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2016年10月,通川区成功纳入第二批全省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名单,经过三年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于2019年5月通过技术评估,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2021年7月,通川区通过了全国第四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详见《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通川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具体落实情况如下:
1、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
通川区严格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通川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通川区关于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通川区排污口设置实施意见》、《通川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通川区饮用水保护规划》、《通川区饮用水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通川区水功能区划》、《通川区水资源综合规划》、《通川区关于做好节水器具推广工作的通知》、《通川区节水型企业考核办法》、《通川区生活节水区示范考核标准》等相关节水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节水管理制度体系,系统规范了取用水行为,加强用水单位(个人)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极大协调和缓解了各类用水矛盾,在保证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依法依规保障了用水单位(个人)的合法用水权益。
2、节水示范区建设情况
(1)农业节水情况
通川区不断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先进的农耕农艺节水技术,倡导农户使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绿色肥料,不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完成了金石镇农业示范区、磐石镇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综合治理金山小流域、曹家沟小流域、沙滩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完成金石镇巨家村猕猴桃喷灌示范基地、蒲家镇八口村滴灌示范基地、金石镇金山村提灌站等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共计完成喷(滴)灌高效节水3600亩、水源地保护工程各1处、提灌站1处、山平塘防渗整治5口、蓄水池12口以及配套渠系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1平方km,涉及金石、檬双、龙滩三个乡镇,进一步促进了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2)工业节水情况
积极引导工业园区企业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注重高新技术含量高、效益好、节水节能环保型产业项目的引进,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纳入工业园区准入条件,区发改部门未批准过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同时,不断加强工业企业节水管理、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在区经信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检查中,华润雪花啤酒有限责任公司、魏兴工业园区、复兴工业园区等企业全部顺利通过了工业企业的节水评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0m3以下,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75%以上。
(3)城镇生活节水情况
通川区政府和市水务集团达成资产重组协议,推进环凤凰山片区与主城区同网、同质、同价供水,不断完善城乡供水和节水设施建设,提高了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2016年以来,市水务集团对主城辖通川区的居民小区全部实施“一户一表”改造,推动环凤供水建设,改造包括罗江、复兴、磐石等场镇供水管网60km,将原供水管网漏损率从35%降低到13%。
(4)水资源保护、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
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通川区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通川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通川区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环保部门不断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日常监管、监测等工作,依法严肃查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行为。建立了环保、水务、农林、经信、住建、国土等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完成了长滩河碑庙镇、安云乡场镇段,双龙河东岳镇、双龙镇、复兴镇场镇段,明月江支流杜家沟河道治理工程;实施了东岳镇、双龙镇等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配套建设污水管网58.2km。
(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稳步补齐
“十三五”期间,水利事业快速发展,完成水利项目投资9.5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8%。投资5.12亿元的双河口中型水库即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后将解决通川城区及周边水源短缺问题;投资0.8亿余元,新、改扩建集中(分散)供水工程800余处,巩固提升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贫困人口2.4万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均达85%以上,基本实现辖区饮水安全全覆盖;投资0.38亿元,开工建设通川区明月江河道治理工程,整治河道长度7.5km;同时,完成柳家坝城市新区防洪堤工程和磐石镇杜家沟山洪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长度分别为4km、3.2km;投资0.26亿元,整治病险水库22座,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实施的15座目标;全区完成整治病险山平塘794口,新建、维修渠道118km,清淤200余km,新建蓄水池110口,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新增和恢复提水能力350万m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十三五”规划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km,惠及产业示范村25个、科技示范村31个、产业引领带动村45个,实现项目实施区年增收200余万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完成“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修编,开展河长巡河和“清四乱”专项行动。落实约0.02亿元,完成全区大堰河等11条50km2以上河流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界长度累计208.4km,为区河湖管理奠定基础。
(三)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突出水资源规划指导作用,目前已完成通川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中央、省环保督查整改工作扎实有效。2017年8月以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交办来电来信举报共4件均按照要求整改到位、办结完毕;加大排污口整治,通川区7个规上排污口的杆子、牌子、口子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小水电下泄生态流量整改工作推进顺利,全面完成7座水电站整改。小水电清理工作扎实推进,已全面完成11座小水电站清理。抓节水管理成效显著,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构,全面开展节水宣传,落实节水工作措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5500余亩,有序推进企业、小区、学校、医院、机关等节水创建工作,建成率达60%以上;二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有力。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次,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标语50余幅。2019年按照“三同时”制度,加大辖区在建的生产建设项目排查,摸清底数,市区共批复35个,其中市级审查批复10个,通川区自主审查批复25个,已征收补偿费120万元。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能力建设,开展部门、乡镇综合检查90余次,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取得明显成效。
(四)水利改革不断深化
按照中央、省及市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积极培育和改造水利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加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推广“民办公助”机制。通川区逐年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体系,增加水利投入,建立稳定可靠的水利投入保障机制。明确事权,调整投资方向,建立地方配套资金的约束保障机制。建立水利建设投融资管理运作平台,推进供水、灌溉水价综合改革,改革民营水利工程和国有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核定方法,实现水厂水价市场化。
一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长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已构建了区、乡、村三级管理机制,加快河长制向河长治的转变。二是着力抓好创新水利机制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打破部门界限,完成了农建综合示范区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规划、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规划,并做到有机衔接,更加符合通川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际。进一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广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的成功经验,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扶持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积极发展农村水利工程专业化管理。出台了《通川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制度。
(五)十三五治水管水总结
十三五以来,通川区始终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配水原则,制定取用水户用水计划,严格取用水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改扩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水资源节约。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严控地下水开采,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有效改善水资源环境质量,完成了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形成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十四五将继续以推进河湖长制“5 9”重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考核工作;继续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强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继续强化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水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力度。
二、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我省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3226”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水安全保障工作面临良好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两新一重”、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等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拓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2、重大战略决策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水安全保障向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全方面提升。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要求完善“五横六纵”四川水网,构建水安全体系,省水利厅党组“3226”总体工作思路,要求构建“三大目标、二大体系、二条底线和六项工作”。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
1、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不完善
通川区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5.13亿m,但目前已有水库的调蓄能力不大,总的兴利库容仅0.79亿m,占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15%,不能满足通川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特别是遇枯水年份或连续干旱年份供用水矛盾更为突出。已成灌溉设施老化严重、配套不全,部分水库枢纽建成后多年渠系配套不完善,工程现状供水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争水、挤水现象时有发生。双龙河、魏家河水质较差,河道日益退化萎缩,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加拦蓄汛期水量的能力。
2、防洪减灾能力不足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洪涝灾害日趋严重。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库尚在建设中,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和山洪沟防洪治理滞后,部分城镇和乡村防洪不达标,部分已成水利工程存在病险隐患,水文监测站网数量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通川区的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区堤防工程未形成封闭圈,各乡镇堤防建设滞后,以堤防工程为基础的防洪体系尚不完善。灾害防御信息化程度低,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尚不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3、涉水生态环境任务艰巨
随着通川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加快、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可能增大。水质总体良好,但水污染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据统计,在全年期各评价河流中,总体水质较好,水质类别为III类,仅少数为IV类,如双龙河、魏家河。且由于历史上少有考虑河道生态用水,存在河道外社会经济用水挤占河湖湿地生态环境用水问题,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4、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2017年,水利部提出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和智慧水利的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目前,通川区智慧水利建设存在明显短板,虽然通川区的水利信息化以防汛抗旱系统等为依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信息采集设施维修养护经费不足,设施较为落后,信息化平台缺乏有机整合,信息化水平不够,与智慧水利有较大差距,跨专业部门不融合,人才、资金缺乏,“信息孤岛”现象突出。通川区需紧紧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加快智慧水利建设速度。
5、配套资金不足
由于“十三五”期间国家财政、发改委避免国家新增债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将以适当补助方式投入或以基金的方式投资,水利项目及资金争取难度将增大。区级财力薄弱,配套资金不足,水利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等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有效落实水利厅党组“3226”总体工作思路,即聚焦三大供水目标、构建二大体系、始终坚守二条底线、扎实做好六项工作,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努力把通川区的河流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不断推进通川区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通川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为推动治蜀兴川,围绕“川东首城、品质通川”的总目标,服务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保障通川区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聚焦重点领域节水,加强用水计量监测,加大节水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大力培育水产业。
补齐短板,提质升级。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一干多支”、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四川 f 宜居乡村”对水利的需求,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加快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强化水利工程生态属性,优化水资源调度,加快智慧水利建设,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人水和谐,系统治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落实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促进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均衡,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江湖安澜的美好家园,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
依法治水,强化监管。加强水法治建设,严格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对河湖空间、水资源、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监管,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转变。
两手发力,创新引领。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水利现代化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现代水利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进涉水领域改革,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水利服务民生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充分结合通川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服务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以提高水安全保障为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5年,水利实现大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突破,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基本建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全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水利工程补短板夯弱项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基本建成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有效降低水旱灾害损失,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有效控制、水系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水利行业能力,水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水利行业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水文化建设明显增强,现代水网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更加完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显著提升,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全社会节水爱水意识明显增强。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2.5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幅度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2)供水保障能力目标
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生态水利工程,水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城乡供水保障和抗旱应急能力明显增强,规模化供水覆盖程度明显提高,全区新增生活、生产、生态供水能力0.43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3)防洪提升目标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及时除险加固,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体系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
(4)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目标
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涉水空间管控得到加强,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江河湖库水源涵养与保护能力明显提升。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区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5%以上。
(5)水利信息化、改革和管理目标
现代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利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加强水利信息化和行业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等。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水利开放合作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水利改革和管理,水价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治水全面加强,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6)水文化发展目标
巴渠水文化全面发展。自然水文化、传统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得到深度挖掘传承弘扬,水文化载体更加丰富多元,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治水精神大力弘扬,巴渠水文化研究合作不断深化。
(7)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跻身全省前列,完备水网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巴渠水文化焕发新活力,建成水利强区,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跃升,基本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备注 | |
1 | 江河堤防达标率 | % | / | [80] | 预期性 |
2 | 用水总量 | 亿m | [1.43] | [<2.55] | 约束性 |
3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 | m3/万元 | 42 |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 约束性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m3/万元 | 34 | 约束性 | ||
4 |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0.5] | [≥0.55] | 预期性 |
5 | 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 | 亿 m | / | 0.43 | 预期性 |
6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84] | [≥88] | 约束性 |
7 | 水土保持率 | % | [80] | [≥85] | 预期性 |
8 | 国控、省控断面地表水质量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9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 | % | / | [>90] | 预期性 |
注:
1.指标带()为5年平均值,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5年累计数。
2.江河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
3.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水土保持状况良好的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
四、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和水利厅党组“3226”总体工作思路以及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完善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着力补齐防洪、供水、水生态、信息化等方面突出短板,建设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网络。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强化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节水优先,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以严格制度规范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励节水、以先进技术支撑节水,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格局,加强水资源管理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全面落实节水行动。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落实国家、四川省及达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节水型灌区、企业(园区)、公共机构、学校和居民小区建设,巩固通川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完善水效“领跑者”制度,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加强成果转化应用。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完善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强化节水全过程监督,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严守“三条红线”,深化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对乡镇级政府和县级主要部门综合考核体系,落实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要求。加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分析,强化取水、用水、节水、退水等方面基础性工作。坚持合理分水,优化完善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落实《达州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及通川区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强化主要河流断面生态流量监管,完成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等工作。坚持科学调水,制定重要河库水量调度方案,强化对全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合理配置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严格取用水管理。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取水口取水量在线监测,年许可取水量地表水2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10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用水户实现在线计量,提升水资源监督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督,依法查处超计划、超许可、取水计量不合规等未按规定条件取水行为。
(二)强化节水配水工程,保障供水安全
坚持节水优先方针,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刚性约束倒逼节水、以严格制度规范用水、以有效政策激励节水,加快形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格局,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通川区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依托《达州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达市水务[2020]271号)要求,按照“建水网、开水源”的思路,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渠系现代化升级改造,建立完善抗旱减灾体系,落实水资源节约保护,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量分配方案,落实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健全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全面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落实《达州市通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为依托,加大“两区”范围内的骨干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强灌区末级渠、农田排灌沟渠、提灌站设施、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和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农业水源建设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平安工程等,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加快推进重点中型水库安云水库的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完成工程建设或开工,推进中型水库车家河水库的前期工作。推进原十三五规划中未实施的易家沟水库、蟠龙湖水库、中坪水库、石盘沟水库等4座小2型建设,推进旱田湾水库、石伏沟水库万家沟水库、碑桥水库等4座小1型以及挖断山水库、诸仙湖水库、王家沟水库等3座小2型水库前期工作、建设或开工,将其全部纳入本次十四五规划。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强田间工程配套和农村渠塘清淤整治,“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凤凰山水源工程。以上重点水源工程估算总投资30.0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拟投资14.44亿元。
引调水工程。合理配置区域水资源,重点保障中心城区的用水需求,开展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十四五”期,建成澌滩河~长滩河水库~双龙河魏家河河湖联通工程(含长滩湖水库至双龙河、魏家河河湖联通工程,澌滩河至长滩湖水库河湖联通工程),基本解决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供水保障问题。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3亿元
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程。继续巩固和推进通川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进水价改革,加强农业用水计量,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深化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完善并落实区域内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完成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积极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关工作。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0.40亿元。
乡村水务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水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民生改善,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坚持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单元,从水源到水龙头,实现公司化运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分散居住的山区,因地制宜分散供水。完善乡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工程长效运营机制,防止出现整村连片停水断水和严重水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按国家和省市安排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加强脱贫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不断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狠抓通川区北部乡镇高质量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全区规划新建饮水工程6处、改扩建饮水工程59处,受益农村人口23.56万。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5.23亿元。至2025年,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新建或修复渠道、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等,开展信息化建设,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水库渠道维修养护项目,维修养护水库主、干渠道100km。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0.92亿元。
(三)实施防洪提升工程,保障防洪安全
通川区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按照“完善体系、补强弱项、消除隐患、加强预防”的思路,全面实施防汛水利提升工程,强化防洪调度和风险防控,整体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洪水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主要支流防洪治理,加强200~300平方千米中小河流治理,优先解决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提升改造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全部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加强河心洲岛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①加快实施主要江河防洪治理,如加快渠江、州河防洪治理,完善渠江、州河防洪体系,开展渠江通川区江陵场镇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州河通川区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堤防16.6km,估算十四五期间投资约6.30亿元;②高质量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依据《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清单的通知》(川水函〔2020901号)加快推进双龙河、魏家河治理工程建设,同时推进长滩河、明月江等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长12km,新建堤防、护岸61km、河道清淤27.5km。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5.76亿元。
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依据《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清单的通知》(川水函〔2020901号)加快推进魏家河治理,开展和实施魏家河山洪沟治理工程、蒲家镇钟庙河防洪治理工程、安云高速出口团石洞河治理工程等工程前期工作及开工建设,加强预警及群众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指挥系统运行维护的资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保障机制,确保指挥系统正常运行,发挥应有作用。基本建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9.87亿元。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消除存量隐患、实现常态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已经鉴定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其它新增的病险水库和水毁工程,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加快建设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等设施,实现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确保水库安全运行。为使水库正常运行发挥效益,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快实施金家大堰水库、凤凰水库、刘家湾水库、和平水库等28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发挥工程效益。对新出现的病险水库在安全鉴定基础上实施除险加固。估算十四五期间投资1.01亿元。
(四)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维护河湖健康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要求为目标,按照“重保护、促修复”的思路,通川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绿色发展原则,加强水源涵养和河湖保护,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水系连通,打造生态“蓝道”,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建设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和绿水青山。
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通过岸边带生态修复、自然湿地生态保护、重要水生栖息地恢复、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河湖划界等方式,使区域内水生态系统结构完善,功能得到逐步改善和提升,达到自然平衡。主要推进:①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的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PPP项目;②推进通川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工程,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修复和保护水质,提升乡村水务水安全保证;③实施双龙河、魏家河水环境治理工程;④适时实施通川区水库水生态治理工程,整治45座中小型水库水质污染风险源,打造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13.2亿元。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结合,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小流域建设,促进“美丽四川 f 宜居乡村”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小流域为单元,针对水土流失特点及其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进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建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加快实施通川区双龙片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等5个项目,全社会水土流失生态治理面积89平方km,其中行业内治理面积55平方km,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1条,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1个,十四五期间拟投资约0.70亿元。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以防洪、水污染、水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的河流、水库为整治重点,统筹考虑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水生态,打造河库绿色生态廊道。尽快实施通川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建设水美新村11个,基本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农村河湖生态环境。推进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的前期工作。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2.36亿元。
加强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围绕“美丽四川 f 宜居乡村”工作部署,依托水利工程与水利风景资源优势,坚持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建设一批能突出通川特色和优势的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如实施石莲花水利风景区建设,对石莲花水库进行生态保护、水文化、休闲度假等综合体建设。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0.50亿元。
深入推进河湖长制。以完备的河湖名录、明晰的河湖长责任、系统的政策制度、科学的河湖治理、现代的技术支撑5大体系为统领,深化激励、暗访、省级协调、聚焦突出问题等6项机制,深入实施“一河(湖)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突出抓好“5 9”重点工作。强化新技术应用与现有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加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的立体监督模式。进一步规范区、乡、村三级河长设置,及时补充因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干部人事调整带来的河长空缺,确保履职不缺位。加强河长制工作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组织、协调、分办、督办作用,建立完善“河长湖长河长办部门巡(护)河员”的河湖长制运行机制。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加快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支持全区积极争创全省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
(五)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重点水利信息化建设。落实通川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构建全区水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快拓展水务感知网覆盖范围,全面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节约用水及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河湖长制管理等业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河长制水利信息化、水利智慧化建设规划工作。对标“安全、实用”的水利网信发展总要求,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全面加强江河湖泊、地下水、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和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工程安全、洪涝干旱灾害等涉水信息的监测感知,完善全面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加快水利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推进涵盖水利核心业务的智能应用,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通川区北部乡镇智慧供水应用工程、通川区水量核定智能系统管理工程、通川区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程、通川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等,完成从水源地到水处理厂各环节智慧水务应用及安防、取水户在线监测,构建水量核定管理软件系统平台、通川区水务大数据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估算十四五期间拟投资0.77亿元。
其他。持续推进通川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9万亩;持续开展通川区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如开展水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等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十四五期间拟投资0.40亿元。
(六)强监管优服务,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围绕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按照“建机制、强能力”的思路,通川区建立健全法制体制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力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完善法制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通盘考虑,分层设计,自上而下建立健全法制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制度体系。
强化江河湖泊监管,持续改善河湖面貌。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通过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河湖岸线用途管制、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河道采砂监管等措施,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强化水资源监管,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节水优先,落实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围绕农业、工业和城镇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监管,重点做好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加强节水监管。
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以守住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安全为底线,坚持建管并重,推行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安全规范运行监管,建立良性运行管护机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强化水土保持监管,严格监督检查问责,严肃查处生产建设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强化水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妥善应对防洪、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等领域及水库移民稳定风险,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水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加强水行政执法,维护水法规权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的工作机制,强化水法规执行及监督,提高水行政执法效能,维护水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
(七)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按照“破障碍、激活力”的思路,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水利改革发展瓶颈。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水利法治化水平。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按照实现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适应区情水情变化,做好水法规体系顶层设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适时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水法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水法制环境,切实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
深化价税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保障建设资金需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争取财政加大对水利投入,争取金融加大对水利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省水利发展集团牵头和平台作用,构建多元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推动工程建设和管护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前提下,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按产权归属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合理选择管护模式,稳步推进管护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加强创新引领,提升水利行业科技支撑能力。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创新活力,加强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规划重点工程
(一)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1、重点水源工程
近期重点推进安云水库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启动车家河水库前期工作,适时启动长滩河水库和老王沟水库等2个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适时重点推进旱田湾水库、石伏沟水库、万家沟水库、碑桥水库等4座小1型水库,以及易家沟水库等7座小2型水库建设,特别是涉及城区、青宁乡、金石镇等重点(缺水)地区水安全保障的水库,解决凤凰山地区缺水状况的凤凰山水源工程均应作为水安全保障的重点。
通川区规划中型水库统计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拟建时间 | 类型 | 乡镇 | 河流水系 | 开发任务 | 集水 面积(km2) | 总库容(万m3) | 兴利库容(万m3) | 设计灌面(万亩) | 供水量(万m3) | 备注 |
1 | 安云水库 | 2025年前 | 中型 | 安云乡 | 渠江.巴河.长滩河.关门河 | 以防洪、灌溉、乡镇供水为主,兼顾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 | 44.8 | 2200 | 1658 | 5.18 | 1625 |
|
2 | 车家河水库 | 2030年前 | 中型 | 梓桐镇 | 渠江.巴河.长滩河.梓桐河 | 以灌溉、乡镇供水为主,兼顾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 | 33 | 1296 | 950 | 3.4 | 910 | 争取十四五末启动前期工作 |
3 | 老王沟水库 | 2035年前 | 中型 | 江陵镇 | 渠江.洞滩河 | 以灌溉、乡镇供水为主,兼顾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 | 36 | 1600 | 1342 | 4.2 | 1205 | 储备 项目 |
4 | 长滩河水库 | 2035年前 | 中型 | 江陵镇 | 渠江.巴河.长滩河 | 以灌溉、乡镇供水及防洪为主,兼顾改善环境等综合利用 | 908 | 6600 | 4000 | 3 | 6600 | 储备 项目 |
2、乡村水务工程
重点实施通川区“十四五”乡村水务工程,新建工程6处,改造工程59处,覆盖人口23563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5700人,管网配套819.9km,设计供水规模22778 m/d,其中新增供水规模552 m/d,总投资约5.23亿元。其中投资约2.67亿元重点实施通川区北部十个场镇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主要解决江陵镇、北山镇、金石镇、碑庙镇、梓桐镇、安云乡、青宁乡、新村乡、檬双乡、双龙镇十个场镇的生活供水问题。
(二)防洪提升工程
根据《达州市通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推进州河、巴河主要支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km以上河流),推进双龙河流域面积200-3000km中小河流治理,以及魏家河重点山洪沟治理。十四五期间州河、巴河新建堤防、护岸35.1km,估算总投资6.3亿元;双龙河综合治理河长35.1km,估算总投资3.6亿元;魏家河综合治理河长38.5km,估算总投资5.47亿元。防洪提升工程重点项目估算总投资15.37亿元。
(三)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工程
1、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修复
(1)石莲花水库水利风景区建设——莲花湖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PPP项目
达州市石莲花水库水利风景区建设是达州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项目,考虑到工程已纳入市上十四五,且为在建项目,故本次暂不纳入本规划。该项目位于《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心六片”的西城片区北部的莲花湖畔。采用PPP模式实施,是达州市重点民生项目。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595925.95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269033.5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1756.16万元(其中征地拆迁及土地流转费249906.00万元),预备费23270.70万元,建设期利息31865.53万元。本项目分两期建设和运营,每期建设期3年,运营期12年,一期为莲花湖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工程(面积约2.9 km2,其中水域约0.93km2),项目内容包括莲花湖水环境生态修复、湿地景观打造、园区配套基础设施以及管理服务区建设及附属设施;二期包括生态康养区基础设施工程(面积约0.29km2)、邱家店延展建设区基础设施工程(面积约0.99 km2)、嘉祥延展建设区基础设施工程(面积约1.5km2)、重石延展建设区基础设施工程(面积约3.45km2),项目内容为市政道路及海绵城市建设等。目前本PPP项目已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8亿元。其中2018年底前完成资本金投入14.9亿元,2019年完成一期银行融资授信18亿元,2021年1月已完成二期银行融资授信19亿元,至2021年5月已完成银行放款约21.4亿元。
本PPP项目一期湿地公园部分已处于收尾阶段,原计划于2021年6月前全部完成全面投入运营(大坝除外),由于该项目呈现出的高品质博得广大市民的一致赞赏,市委、市政府应广大市民的要求,已于2020年春节开始作临时运营对市民开放。二期项目的邱家店延展建设区道路路网已基本形成,其中图语街、彩亭路、宏文路、红星路已基本完成。其余三条道路正在抓紧建设。嘉祥、重石、康养片区于2019年7月完成控制性规划,目前嘉祥、康养设计方案已确定,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康养征拆已基本完成,嘉祥征拆工作正在开展,部分区域已入场施工;重石片区还处于方案设计阶段,预计年底可开展实质性的征拆工作。
(2)双龙河、魏家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根据《通川区水环境诊断项目工程建设规划建议书》,为解决双龙河和魏家河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容量严重超载问题,通川区拟实施双龙河、魏家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工程涵盖1)护水防汛:防洪整治、堤岸加固、除险加固;2)水质改善:截污控源、内源治理、活水保质;3)生态修复:湿地走廊、海绵城市、岸带修复;4)景观提升:河川文化、碧道建设;5)生态管理:智慧水务、强化河长制;6)土地开发建设方案;7)河道运营方案及建设模式等方面,通过整治生态护岸、河道疏浚清障、河道管理及保护范围生态建设、人工湿地及生态防护林等一系列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流域环境和投资营商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规划通过该工程建设解决双龙河和魏家河污染问题,打造新的生态湿地和生态防护林。双龙河新建碧道3段、生态防护林4段及人工湿地4处,魏家河新建碧道1段和人工湿地1处。
2、河湖水系连通
开展通川区水系连通工程工作(如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和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
通川区水系连通工程是对达州市魏蒲产业新城片区蒲家镇、魏家镇、东岳乡、双龙镇、复兴镇河段河流廊道水生态修复及河道治理,同时一劳永逸的解决魏蒲产业新城片区魏家河、双龙河流域防洪问题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工程涉及流域为关门河流域(安云水库)、魏家河流域、双龙河流域、通过水系连通建设,在自然水系基础上通过自然和人为驱动作用,维持、重塑或构建满足各流域综合用水的需要,即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为目标,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水生态河流廊道的修复和自然水循环更新能力等手段,构建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引排自如、多源互补、健康的水系连通网络体系。
结合通川区及达州市实际情况,考虑到工程建设时序及保障程度,本次规划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两个工程满足双龙河、魏家河的生态需水要求,构建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1)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
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水源点为规划的安云中型水库,安云水库位于巴河一级支流长滩河上游左岸关门河上,下距安云乡场镇约2.0km,水库集雨面积44.8km2,正常蓄水位为430m,调节库容1658万m3,年供水量约1625万m3。水库库区移民安置较少,移民人口约140人,工程的互适性较强。补水管道从安云水库左岸取水,由北向南至安云、蒲家交界处后,线路与双龙河生态补水线路重合。补水线路总长8km。
水系连通将解决魏家河、双龙河枯水期长期为V类水质及河道日益退化、萎缩的局面,连通后不存在污染转移、洪水灾害转移等负外部性。项目实施后,将改善魏家河、双龙河河流水动力条件,増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对魏家河、双龙河的污泥清理后,恢复了和改善河道的自然岸线,形成新的泄洪区和河漫滩区,结合天然的地形条件,为魏蒲新城片区打造生态湿地奠定坚实基础。
(2)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
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水源为规划的达州市第二水源长滩湖水库。长滩湖水库位于巴河一级支流长滩河上游的鲁班河河段友谊电站处,距离宣汉县庆云乡场镇约4.0km,水库集雨面积402.0km2,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可为415.00m,以避免对上游马渡场镇的淹没影响,大坝的最大坝高约85.0m,调节库容约8000万m3,引用流量5.2m3/s。水库库区移民安置较少,移民人口约380人,工程互适性较强;同时为保证水质不被污染,引水工程建筑物主要由隧洞、渡槽、暗渠组成,并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引水线路长度约40.0km,其间的控制性工程为罗家岩隧洞(连接安云镇与蒲家镇)。该水源点长滩湖水库设计年供水量5000万m3,建成后不但可解决达州城区200万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问题,同时也是双龙河、魏家河生态补水的重要保证。
规划补水线路从长滩湖水库坝址上游左岸取水,由北向南经青宁、安云、碑庙、蒲家补水至魏家河、双龙河,线路总长度26km,其中魏家河补水支管长度2km。
(四)水利信息化
推进通川区北部乡镇智慧供水应用工程,实现从水源地到水处理厂各环节智慧水务应用及安防;同时推进通川区水量核定智能系统管理工程、通川区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构建通川区水务大数据平台。
(五)规划重点工程与“三城三地三片区”战略的协调性分析
1、“三城三地三片区”战略概况
“三城”,就是聚焦产业赋能、硬核支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以文化人、以景靓城,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底气、更有后劲,全面提升主城综合实力。
——实力之城。坚持调优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能级再造,打造达州农产品加工千亿产业集群核心增长极,推动通川经开区提档升级,大力培育消费新热点,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
——活力之城。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放大院企校地人才支撑优势,培育壮大科创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数字赋能,提升辐射竞争力,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建设“潜力无限、动能十足”的活力之城。
——魅力之城。打造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名片,加强城市宣传营销,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提振城市精神,深挖千年建城历史文化,传承巴文化、红色文化等城市文脉,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巴人故里、红色通川”鲜活样板,加快建设“誉满川渝、名扬九州”的魅力之城。
“三地”,就是发挥主城地理区位、人口集聚、配套完善等优势,紧盯“交通物流、休闲旅游、宜居宜业”等经济特征和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提振消费活力,持续集聚人气商气。
——通达开放前沿地。打好“交通运输三年大会战”,全面疏通区内区外循环堵点淤点,着力构建“1311”城市交通圈,加快建设功能完善、智慧高效、高度协作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更高水平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融通四海、畅行八方”的通达开放前沿地。
——城郊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周末经济”“节日经济”,推出一批城市观光游、近郊体验游、乡村田园游精品线路,不断延伸“游购娱、食住行”产业链条,打响“都市城郊”休闲品牌,让通川“步步皆景、处处入画”,奋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着力打造“漫游乡村、醉美通川”的城郊旅游目的地。
——幸福宜居首选地。统筹老城新区、地上地下、生产生活,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新区功能配套。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宜居宜业环境,强化“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积极构建“一刻钟”舒适生活圈、“全闭环”就业创业链,着力打造“居者心怡、业者心悦”的幸福宜居首选地。
“三片区”,就是以划分县域国土空间片区为契机,统筹考虑地理特征、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引导公共资源和市场要素充分流动、合理集聚、优化配置,加快形成“以点连线、以线成片、以片促面”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涵盖东城、西城、朝阳、凤西、凤北、莲花湖、复兴、罗江、磐石“五街一委三镇”,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特色金融业,持续优化消费结构,聚力建设区域顶级商圈,大力发展首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吸引外部高端品牌、支持本土原创品牌、打造消费时尚品牌,加快建成“集聚水平高、辐射能力强、服务功能全”的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
——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放大通川经开区辐射效应,充分依托环凤产业大道,联动蒲家、双龙、东岳“中部三镇”,瞄准食品医药、智能制造,持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谋划实施一批支撑引领型的重大基础工程,注重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支撑,做大产业园区,加快建成“以园兴城、以城促产、生态优美”的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
——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覆盖碑庙、江陵、北山、梓桐、青宁、金石、安云“北部七乡镇”,深入挖掘农业潜力,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功能性产业,全力打造新型田园社区、农旅融合景区、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成“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的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
“三城三地三片区”是助力达州建设“五个中心”的“通川方案”,三者不可分割、互促共进、有机统一,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2、十四五规划与“三城三地三片区”战略的协调性分析
全区共划分成3片,分别为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即城市片区)、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即城乡融合片区)、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即农村片区),城市片区紧扣建设“川渝宜居消费新中心”,着力构建“一核两极多点”的消费空间布局,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物流集散区,打造区域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消费时尚创新地;城乡融合片区依托交通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先行地。农村片区,坚持“传统农业现代化、北部产业规模化”,科学布局农业生态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园区农业”“休闲农业”。
1)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即城市片区)
城市片区为中心城市核心区,涵盖东城、西城、朝阳、凤西、凤北、莲花湖、复兴、罗江、磐石“五街一委三镇”。本次在城市片区范围重点规划以下工程:
(1)规划魏家河生态修复工程,以改善规划工业园区的生态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及人民幸福感,为招商引资,促进“一区四园”产城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规划碑桥水库、宝石水库,在枯水期为魏家河补水,提升魏家河水环境与水景观。
(3)规划魏家河治理工程,使其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障城市主轴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的招商引资环境。
(4)远期通过实施长滩湖水库至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的魏家河补水支线,进一步改善魏家河的水环境。
2)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即城乡融合片区)
城乡融合片区充分依托环凤产业大道,联动蒲家、双龙、东岳“中部三镇”,规划的主要项目如下:
(1)规划新建天观桥水库、扩建蟠龙湖水库,将水库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同时实施明月江生态岸线修复工程,为高起点规划磐石明月江新区,构筑“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通川桥头堡服务。
(2)规划实施州河防洪治理工程、明月江防洪治理工程,保障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规划双龙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以改善规划城区的生态水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及人民幸福感,为打造“川东北品质城”提供重要支撑。
(4)规划旱田湾水库,在枯水期为双龙河补水,提升双龙河水环境与水景观。
(5)规划双龙河防洪治理工程,使其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障城市主轴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的招商引资环境。
(6)远期实施长滩湖水库至双龙河生态补水工程、安云水库至双龙河水系连通工程,进一步改善双龙河的水环境,巩固川东北品质城打造成果。
3)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即农村片区)
农村片区覆盖碑庙、江陵、北山、梓桐、青宁、金石、安云“北部七乡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为通川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发展纵深、土地指标、基层治理、传统文化、现代农业、文旅融合”等七大支撑。
该区域位于通川区北部,水资源缺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工程重点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主,主要规划工程如下:
(1)规划安云、车家河2座中型水库,旱田湾、石伏沟、万家沟、碑桥等4座小1型水库,易家沟、蟠龙湖、中坪、高洞、挖断山、诸仙湖、王家沟等7座小2型水库。
(2)规划青宁水厂、碑庙水厂、金石水厂、江陵水厂等4座万人工程;岩门社区供水改造工程、天新村供水改造工程、三上村供水改造工程、柳潭村供水改造工程、破石水厂、吕城村供水改造工程、石嘴村供水改造工程、北山水厂、苏坪供水改造工程、千宁村供水改造工程等10座千人工程。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的农村饮水安全。
5、小节
综上,结合通川区“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本次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针对不同分区的特点,在城市片区(即都市商贸物流集聚片区)及城乡融合片区(即环凤产城一体发展片区)主要以保障防洪安全及生态安全为主,规划了河道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及防洪治理工程,保障城区及工业园区的防洪安全,提升城市形象及人民幸福感,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农村片区(即北部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以解决饮水安全为主,规划水源工程与供水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六、投资测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测算
按照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目标任务,根据已经批准和编制的相关规划,分析预测未来5年中央、省和地方投入可能的基础上,依据《四川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办法、定额、费率标准等,确定水安全保障规划“十四五”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通川区“十四五”规划项目总投资84.49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拟投资64.84亿元,含中央投资42.62亿元,省级投资14.62亿元,地方及其他投资7.61亿元,转结2025年以后投资19.65亿元。2021~2025年历年投资分别为6.91亿元、14.15亿元、17.20亿元、15.89亿元、10.70亿元。十四五规划投资汇总情况见表6.3.1。
项目类型 | 项目总投资(亿元) | “十四五”规划投资(亿元) | 分年度投资(亿元) | 转结2025年以后 (亿元) |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合计 | 84.49 | 49.31 | 23.46 | 11.73 | 64.84 | 42.62 | 14.62 | 7.61 | 6.91 | 14.15 | 17.20 | 15.89 | 10.70 | 19.65 |
一、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 39.64 | 22.10 | 11.69 | 5.85 | 23.98 | 18.34 | 3.70 | 1.95 | 2.56 | 5.75 | 7.09 | 5.54 | 3.04 | 15.65 |
二、防洪提升工程 | 22.93 | 16.60 | 4.22 | 2.11 | 22.93 | 16.60 | 4.22 | 2.11 | 2.01 | 4.82 | 5.48 | 5.74 | 4.88 | 0 |
三、主要河湖及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修复工程 | 20.76 | 9.80 | 7.30 | 3.65 | 16.76 | 6.86 | 6.46 | 3.43 | 2.19 | 3.41 | 4.53 | 4.23 | 2.39 | 4.00 |
四、水利信息化及其他 | 1.17 | 0.81 | 0.24 | 0.12 | 1.17 | 0.81 | 0.24 | 0.12 | 0.14 | 0.17 | 0.09 | 0.38 | 0.38 | 0 |
(二)资金筹措
按分级负责、分类筹措原则,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投资,落实各级财政投入。利用行业优质资源和金融支持水利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1、加大各级政府对水利投入的力度
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水利投入,保证社会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加强骨干防洪设施、大中型水资源工程和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用于水利的财政支出总量增长,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稳步提高;抓好水利政策性规费征收工作,重点落实好《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涉水行政收费项目,配套完善政策法规,加大规费征收力度,增加水利建设管理和水土资源涵养保护资金。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通川区政府对水利投入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议从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予以考虑。
2、划分事权,调动全社会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
按照新《水法》和《水利产业政策》要求,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及受益者的事权与责任,明确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对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水利项目,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局部受益的防洪除涝、城市防洪、灌溉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工程,按“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主要由受益方负责;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按照“分级建设,分级负担,分级负责”的原则,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内和水利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经济效益较明显的项目,如城镇供水等,通过政府或项目业主注入资本金,按照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建设。
3、积极利用市场机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对于城镇供水、旅游、节水等经济效益较明显的水利建设项目,通过特许经营等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提供法规保障,建立财政信贷机制,提供长期优惠贷款,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建设。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水利投资建设和运营。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投入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把经营性为主的水利项目全面推向市场。
4、调动群众参加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对小型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水利项目,在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和扶持的同时,有条件的逐步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并保护水土资源,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水安全保障的要求,与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进行了对接,在规划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方面与市规划保持一致。同时,与《通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衔接一致。
本规划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四川省“三线一单”》《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等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总体相适应,规划实施可以把对各生态功能区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环境影响分析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节水配水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水生态保护工程等。规划项目所承担的任务以及保障对象不同,其环境影响各异,其中水生态保护工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规划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如下:
节水配水工程包括安云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乡村水务和农村水利工程。工程实施的主要有利影响为: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生活、生产、生态综合供水能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原有天然河道的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灌溉回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区域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分析河道内外环境需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项目开发任务。
防洪排涝工程包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的主要有利影响表现为: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重点江河和重要城镇防洪排涝能力,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不利影响是改变河流水文情势,防洪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水土流失以及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
水生态保护包括重点河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系连通及水美新村工程、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水生态保护可有效管控涉水空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通过规划实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水土保持率提高到85%以上,水生态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三)对策与保护措施
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监督,最大程度地减轻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1、加强通川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配置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持湖库合理水位,逐步退还挤占河道内生态用水。水资源开发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根据大中型水库涉水区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需水要求,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前提下,工程实施时要进一步研究综合用水(生活、生产、生态)需求以及调度运行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水库下泄流量提出明确要求。
2、对具有城乡供水任务的水源工程要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相应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22日修正版)进行分级防护,防止水质污染,确保供水安全。规划项目若涉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禁止污水集中排放。
3、具有农业灌溉任务的水源工程应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同时强化区域农业环境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努力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灌溉回归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4、防洪排涝工程的江河堤防工程堤线、堤型选择应尽量维持原天然河道的形态,避免大规模截弯取直、整齐划一,尽量采用生态护岸,避免硬质护岸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横向阻隔。
5、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在红线划定的区域里实施严格管控。按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禁止开发区对涉及的受保护地区分类,明确在相应的区域内能否从事水利建设等活动,若允许开展相关活动,明确其开展的限度,将水利建设等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6、优化和调整工程布局,慎重选择施工场地,尽量避开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对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采取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等生态影响防护和恢复措施,减轻规划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实施时要进一步研究如通过采取栖息地保护、人工增殖放流、过鱼设施、保证下泄生态流量(预留生态库容、生态调度等)及制定相关的在线监测方案等措施减轻规划实施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7、优化工程选址和建设规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尽量减少淹没占地及移民,从源头上减轻移民安置难度;切实做好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农村移民安置、城(集)镇及专业项目迁(复)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8、加强规划实施后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的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9、加强执法监督,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对于违反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不按取水许可规定取水、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未按环境保护要求下泄生态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联合查处。
(四)评价结论
本规划实施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促进通川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规划项目建设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将得以减缓、消除或改善。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本规划是可行的。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水利改革发展的职责,加强对“十四五”水利规划目标的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人员与责任。要建立争取项目的激励机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针对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立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制定专责,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前期进程快速推进。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前期各项节点时间,确保重点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实施。要把项目审批和投资落实作为协调的重点,争取发改、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的支持,齐抓共管,形成水安全保障工作合力。要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随时掌握发展趋势,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创新融资机制,强化资金保障
水利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最大限度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区重点项目投入基础上,拓宽投资渠道如积极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参与,多层次、多方位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引导作用、市场机制作用,要因地制宜建立健全水利投融资发展集团公司,牵头搭建水利融资平台,使水利建设资金得到保障。要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积极稳定和扩大水利投入规模,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充实重点项目储备。在优先保障重点水利工程投资的基础上,争取加大其他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建立良好投资环境。
《财政部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指出,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财政支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放到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要的领域,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议通川区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议对水利投入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议从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予以考虑
(三)加强检查考核,狠抓措施落实
推行考核监督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建立健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对水安全保障所涉及的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任务进行检查考核。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关键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落实情况,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紧紧围绕国家加大成渝经济圈建设目标,结合万达开经济圈中心建设的大目标、大规划发展思路,以区委“三城三地三片区”发展战略为落脚点,狠抓全区水安全保障规划。进入“十四五”期后,要不等不靠加快水利重点项目前期推进工作,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和前期工作深度达到基本要求,使“十四五”国家、省对我区重点水利工程一旦纳入国家及省上规划,即可开展项目审查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在规划期内开工实施。
(四)动员社会力量,全民共建共享
健全社会动员和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层次的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安全保障。完善水利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通报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进展情况,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的良好局面。
项目类型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性质 | 前期工作 |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 项目总投资(亿元) | “十四五”规划投资(亿元) | 分年度投资 | 转结2025年以后 |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小计 | 中央 | 省 | 地方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合计 | 84.49 | 49.31 | 23.46 | 11.73 | 64.84 | 42.62 | 14.62 | 7.61 | 6.91 | 14.15 | 17.20 | 15.89 | 10.70 | 19.65 | ||||||
一、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 小计 | 39.64 | 22.10 | 11.69 | 5.85 | 23.98 | 18.34 | 3.70 | 1.95 | 2.56 | 5.75 | 7.09 | 5.54 | 3.04 | 15.65 | |||||
1.1重点水源工程 | 小计 | 30.09 | 14.46 | 10.42 | 5.21 | 14.44 | 10.71 | 2.42 | 1.31 | 0.77 | 2.88 | 4.18 | 4.17 | 2.44 | 15.65 | |||||
1.1.1中型水库 | 小计 | 16.85 | 4.00 | 8.57 | 4.28 | 1.20 | 0.24 | 0.57 | 0.39 |
| 0.22 | 0.28 | 0.28 | 0.43 | 15.65 | |||||
| 1 | 安云水库 | 安云乡 | 拟建 | 规划 | 坝址位于安云乡三层村,总库容2200万m3,对应最高水位434.00m。供水对象为安云乡、青宁乡、碑庙镇、金石镇共4个乡镇,新增供水能力约3.5万m3/d,设计灌面约5.8万亩,保护安云乡场镇防洪安全 | 9.00 | 2.00 | 4.67 | 2.33 | 1.10 | 0.24 | 0.57 | 0.29 |
| 0.22 | 0.28 | 0.28 | 0.33 | 7.90 |
| 2 | 车家河水库 | 梓桐镇 | 拟建 | 规划 | 坝址位于梓潼镇两河村,总库容1296万m3,对应最高水位367.00m。供水对象为梓桐镇、碑庙镇,供水人口约1万人,设计灌面约3.4万亩 | 7.85 | 2.00 | 3.90 | 1.95 | 0.10 |
|
| 0.10 |
|
|
|
| 0.10 | 7.75 |
1.1.2小型水库 | 小计 | 12.55 | 10.04 | 1.67 | 0.84 | 12.55 | 10.04 | 1.67 | 0.84 | 0.63 | 2.51 | 3.76 | 3.76 | 1.88 |
| |||||
小1型 | 小计 | 9.73 | 7.79 | 1.30 | 0.65 | 9.73 | 7.79 | 1.30 | 0.65 | 0.49 | 1.95 | 2.92 | 2.92 | 1.46 |
| |||||
| 1 | 旱田湾水库 | 魏兴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200万m,对应最高水位480.00m,保护下游沿河村落防洪安全 | 2.04 | 1.63 | 0.27 | 0.14 | 2.04 | 1.63 | 0.27 | 0.14 | 0.10 | 0.41 | 0.61 | 0.61 | 0.31 |
|
| 2 | 石伏沟水库 | 双龙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103万m,对应最高水位700.00m,保护下游沿河村落防洪安全 | 2.66 | 2.13 | 0.35 | 0.18 | 2.66 | 2.13 | 0.35 | 0.18 | 0.13 | 0.53 | 0.80 | 0.80 | 0.40 |
|
| 3 | 万家沟水库 | 青宁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120万m,对应最高水位545.00m | 2.37 | 1.90 | 0.32 | 0.16 | 2.37 | 1.90 | 0.32 | 0.16 | 0.12 | 0.47 | 0.71 | 0.71 | 0.36 |
|
| 4 | 碑桥水库 | 蒲家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120万m,对应最高水位460.00m | 2.67 | 2.13 | 0.36 | 0.18 | 2.67 | 2.13 | 0.36 | 0.18 | 0.13 | 0.53 | 0.80 | 0.80 | 0.40 |
|
小2型 | 小计 | 2.81 | 2.25 | 0.38 | 0.19 | 2.81 | 2.25 | 0.38 | 0.19 | 0.14 | 0.56 | 0.84 | 0.84 | 0.42 |
| |||||
| 1 | 易家沟水库 | 青宁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80万m,对应最高水位370.00m | 0.45 | 0.36 | 0.06 | 0.03 | 0.45 | 0.36 | 0.06 | 0.03 | 0.02 | 0.09 | 0.13 | 0.13 | 0.07 |
|
| 2 | 蟠龙湖水库 | 磐石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21万m,对应最高水位390.00m | 0.59 | 0.47 | 0.08 | 0.04 | 0.59 | 0.47 | 0.08 | 0.04 | 0.03 | 0.12 | 0.18 | 0.18 | 0.09 |
|
| 3 | 中坪水库 | 碑庙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41万m,对应最高水位360.00m | 0.58 | 0.46 | 0.08 | 0.04 | 0.58 | 0.46 | 0.08 | 0.04 | 0.03 | 0.12 | 0.17 | 0.17 | 0.09 |
|
| 4 | 石盘沟水库 | 金石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33万m,对应最高水位385.00m | 0.47 | 0.38 | 0.06 | 0.03 | 0.47 | 0.38 | 0.06 | 0.03 | 0.02 | 0.09 | 0.14 | 0.14 | 0.07 |
|
| 5 | 挖断山水库 | 双龙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16万m,对应最高水位560.00m | 0.12 | 0.10 | 0.02 | 0.01 | 0.12 | 0.10 | 0.02 | 0.01 | 0.01 | 0.02 | 0.04 | 0.04 | 0.02 |
|
| 6 | 诸仙水库 | 魏蒲产业新城 | 在建 | 初设已批 | 总库容80万m,对应最高水位380.93m | 0.30 | 0.24 | 0.04 | 0.02 | 0.30 | 0.24 | 0.04 | 0.02 | 0.02 | 0.06 | 0.09 | 0.09 | 0.05 |
|
| 7 | 王家沟水库 | 碑庙镇 | 拟建 | 规划 | 总库容55万m,对应最高水位590.00m | 0.31 | 0.25 | 0.04 | 0.02 | 0.31 | 0.25 | 0.04 | 0.02 | 0.02 | 0.06 | 0.09 | 0.09 | 0.05 |
|
1.1.3其它小型水源工程 | 小计 | 0.69 | 0.42 | 0.18 | 0.09 | 0.69 | 0.42 | 0.18 | 0.09 | 0.14 | 0.15 | 0.14 | 0.13 | 0.13 |
| |||||
| 1 | 通川区小微水源建设 | 通川区 | 拟建、整治 | 规划 | 整治山平塘、石河堰500处,新建水池、水窖370口 | 0.65 | 0.39 | 0.17 | 0.09 | 0.65 | 0.39 | 0.17 | 0.09 | 0.13 | 0.13 | 0.13 | 0.13 | 0.13 |
|
| 2 | 凤凰山水源工程 | 凤北街道 | 拟建 | 规划 | 新建肖家沟山平塘等8座山平塘,其中肖家沟山平塘库容4万m | 0.04 | 0.03 | 0.01 | 0.00 | 0.04 | 0.03 | 0.01 | 0.00 | 0.01 | 0.02 | 0.01 |
|
|
|
1.2引调水工程 |
|
|
|
|
|
| 3.00 | 2.40 | 0.40 | 0.20 | 3.00 | 2.40 | 0.40 | 0.20 |
| 0.60 | 0.90 | 0.90 | 0.60 |
|
| 1 | 长滩湖水库至双龙河、魏家河河湖联通工程 | 通川区 | 拟建 | 规划 | 由长滩湖水库引水至双龙河、魏家河 | 2.50 | 2.00 | 0.33 | 0.17 | 2.50 | 2.00 | 0.33 | 0.17 |
| 0.50 | 0.75 | 0.75 | 0.50 |
|
| 2 | 澌滩河至长滩湖水库河湖联通工程 | 宣汉县、通川区 | 拟建 | 规划 | 由澌滩河引水至长滩河水库 | 0.50 | 0.40 | 0.07 | 0.03 | 0.50 | 0.40 | 0.07 | 0.03 |
| 0.10 | 0.15 | 0.15 | 0.10 |
|
1.3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 小计 | 0.40 | 0.32 | 0.05 | 0.03 | 0.40 | 0.32 | 0.05 | 0.03 | 0.20 | 0.20 |
|
|
|
| |||||
| 1 | 通川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 通川区 | 拟建 | 规划 | 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推进水价改革,加强农业用水计量,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开展节水载体建设 | 0.40 | 0.32 | 0.05 | 0.03 | 0.40 | 0.32 | 0.05 | 0.03 | 0.20 | 0.20 |
|
|
|
|
1.4乡村水务工程 | 小计 | 5.23 | 4.18 | 0.70 | 0.35 | 5.23 | 4.18 | 0.70 | 0.35 | 1.39 | 1.56 | 1.90 | 0.37 |
|
| |||||
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 | 小计 | 1.51 | 1.21 | 0.20 | 0.10 | 1.51 | 1.21 | 0.20 | 0.10 | 0.50 | 0.50 | 0.50 |
|
|
| |||||
| 1 | 环凤供水工程 | 城市水厂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5000人,设计供水规模9196m/d,管网配套5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5块,入户水表31666块,水质化验室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 1.51 | 1.21 | 0.20 | 0.10 | 1.51 | 1.21 | 0.20 | 0.10 | 0.50 | 0.50 | 0.50 |
|
|
|
万人工程 | 小计 | 2.03 | 1.62 | 0.27 | 0.14 | 2.03 | 1.62 | 0.27 | 0.14 | 0.68 | 0.68 | 0.68 |
|
|
| |||||
| 1 | 江陵水厂 | 江陵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50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1000人,设计供水规模1452m/d,管网配套1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5000块,水质化验室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 0.39 | 0.31 | 0.05 | 0.03 | 0.39 | 0.31 | 0.05 | 0.03 | 0.13 | 0.13 | 0.13 |
|
|
|
| 2 | 青宁水厂 | 青宁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60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500人,设计供水规模2516.8m/d,管网配套1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8666块,水质化验室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 0.65 | 0.52 | 0.09 | 0.04 | 0.65 | 0.52 | 0.09 | 0.04 | 0.22 | 0.22 | 0.22 |
|
|
|
| 3 | 碑庙水厂 | 碑庙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30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1000人,设计供水规模2226m/d,管网配套2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7666块,水质化验室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 0.53 | 0.43 | 0.07 | 0.04 | 0.53 | 0.43 | 0.07 | 0.04 | 0.18 | 0.18 | 0.18 |
|
|
|
| 4 | 金石水厂 | 金石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40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1500人,设计供水规模1355m/d,管网配套1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4666块,水质化验室1处,自动化监控系统1处 | 0.45 | 0.36 | 0.06 | 0.03 | 0.45 | 0.36 | 0.06 | 0.03 | 0.15 | 0.15 | 0.15 |
|
|
|
千人工程 | 小计 | 0.98 | 0.79 | 0.13 | 0.07 | 0.98 | 0.79 | 0.13 | 0.07 | 0.21 | 0.38 | 0.38 |
|
|
| |||||
| 1 | 北山水厂 | 北山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6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500人,设计供水规模929m/d,管网配套7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3200块 | 0.236 | 0.189 | 0.031 | 0.016 | 0.236 | 0.189 | 0.031 | 0.016 | 0.079 | 0.079 | 0.079 |
|
|
|
| 2 | 新村水厂 | 新村乡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339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300人,设计供水规模516m/d,管网配套4.5km,入户水表1779块 | 0.203 | 0.162 | 0.027 | 0.014 | 0.203 | 0.162 | 0.027 | 0.014 | 0.068 | 0.068 | 0.068 |
|
|
|
| 3 | 破石水厂 | 破石社区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新建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3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400人,设计供水规模222m/d,管网配套6.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766块 | 0.117 | 0.094 | 0.016 | 0.008 | 0.117 | 0.094 | 0.016 | 0.008 | 0.039 | 0.039 | 0.039 |
|
|
|
| 4 | 檬双水厂 | 檬双场镇 | 拟建 | 初设已批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8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300人,设计供水规模464m/d,管网配套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1600块 | 0.082 | 0.066 | 0.011 | 0.005 | 0.082 | 0.066 | 0.011 | 0.005 | 0.027 | 0.027 | 0.027 |
|
|
|
| 5 | 三上村供水工程 | 碑庙镇三上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000人,其中新增覆盖人口200人,设计供水规模193m/d,管网配套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66块 | 0.046 | 0.037 | 0.006 | 0.003 | 0.046 | 0.037 | 0.006 | 0.003 |
| 0.023 | 0.023 |
|
|
|
| 6 | 苏坪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苏坪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250人,设计供水规模121m/d,管网配套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416块 | 0.030 | 0.024 | 0.004 | 0.002 | 0.030 | 0.024 | 0.004 | 0.002 |
| 0.015 | 0.015 |
|
|
|
| 7 | 千宁村供水改造工程 | 江陵镇千宁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680人,设计供水规模162m/d,管网配套4.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15块 | 0.042 | 0.034 | 0.006 | 0.003 | 0.042 | 0.034 | 0.006 | 0.003 |
| 0.021 | 0.021 |
|
|
|
| 8 | 天断村供水改造工程 | 青宁镇天断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950人,设计供水规模188m/d,管网配套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10块 | 0.045 | 0.036 | 0.006 | 0.003 | 0.045 | 0.036 | 0.006 | 0.003 |
| 0.022 | 0.022 |
|
|
|
| 9 | 柳潭村供水改造工程 | 金石镇柳滩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150人,设计供水规模208m/d,管网配套5.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20块 | 0.046 | 0.037 | 0.006 | 0.003 | 0.046 | 0.037 | 0.006 | 0.003 |
| 0.023 | 0.023 |
|
|
|
| 10 | 岩门社区供水改造工程 | 青宁镇岩门社区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640人,设计供水规模158m/d,管网配套5.1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15块 | 0.045 | 0.036 | 0.006 | 0.003 | 0.045 | 0.036 | 0.006 | 0.003 |
| 0.022 | 0.022 |
|
|
|
| 11 | 石嘴村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石嘴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200人,设计供水规模116m/d,管网配套12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450块 | 0.048 | 0.038 | 0.006 | 0.003 | 0.048 | 0.038 | 0.006 | 0.003 |
| 0.024 | 0.024 |
|
|
|
| 12 | 吕城村供水改造工程 | 梓桐镇吕城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350人,设计供水规模130m/d,管网配套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612块 | 0.043 | 0.035 | 0.006 | 0.003 | 0.043 | 0.035 | 0.006 | 0.003 |
| 0.022 | 0.022 |
|
|
|
千人以下集中工程(100-999人) | 小计 | 0.71 | 0.56 | 0.09 | 0.05 | 0.71 | 0.56 | 0.09 | 0.05 |
|
| 0.34 | 0.37 |
|
| |||||
| 1 | 丰登村供水工程 | 北山镇丰登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50人,设计供水规模82m/d,管网配套2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290块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
| 0.018 |
|
|
|
| 2 | 草庙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草庙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20人,设计供水规模89m/d,管网配套15km,入户水表377块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
| 0.013 |
|
|
|
| 3 | 英龙村供水改造工程 | 梓桐镇英龙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62人,设计供水规模83m/d,管网配套37km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0.016 |
|
|
|
| 4 | 朝天村供水改造工程 | 碑庙镇朝天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65人,设计供水规模93m/d,管网配套22.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9 | 0.015 | 0.003 | 0.001 | 0.019 | 0.015 | 0.003 | 0.001 |
|
| 0.019 |
|
|
|
| 5 | 阳鹤村供水工程 | 金石镇阳鹤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57人,设计供水规模82m/d,管网配套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400块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0.016 |
|
|
|
| 6 | 毅力村供水工程 | 金石镇毅力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50人,设计供水规模82m/d,管网配套7km,入户水表600块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0.016 |
|
|
|
| 7 | 深滩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深滩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700人,设计供水规模67m/d,管网配套11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233块 | 0.017 | 0.014 | 0.002 | 0.001 | 0.017 | 0.014 | 0.002 | 0.001 |
|
| 0.017 |
|
|
|
| 8 | 火箭村供水工程 | 金石镇火箭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59人,设计供水规模83m/d,管网配套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200块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0.016 |
|
|
|
| 9 | 大寨梁村供水改造工程 | 江陵镇大寨梁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48人,设计供水规模62m/d,管网配套9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6块,入户水表182块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0.016 |
|
|
|
| 10 | 江北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江北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92人,设计供水规模66m/d,管网配套7.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
| 0.014 |
|
|
|
| 11 | 四溪寺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四溪寺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72人,设计供水规模45m/d,管网配套10km | 0.014 | 0.012 | 0.002 | 0.001 | 0.014 | 0.012 | 0.002 | 0.001 |
|
| 0.014 |
|
|
|
| 12 | 石庙子供水改造工程 | 双龙镇石庙子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83人,设计供水规模46m/d,管网配套1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入户水表块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
| 0.014 |
|
|
|
| 13 | 海棠溪供水改造工程 | 双龙镇海棠溪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333人,设计供水规模32m/d,管网配套12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2 | 0.010 | 0.002 | 0.001 | 0.012 | 0.010 | 0.002 | 0.001 |
|
| 0.012 |
|
|
|
| 14 | 胡家坪供水改造工程 | 双龙镇胡家坪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86人,设计供水规模27m/d,管网配套1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
| 0.011 |
|
|
|
| 15 | 大锣山村供水改造工程 | 双龙镇大锣山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77人,设计供水规模46m/d,管网配套13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0.015 |
|
|
|
| 16 | 五丰村供水改造工程 | 双龙镇五丰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25人,设计供水规模21m/d,管网配套7.7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
| 0.011 |
|
|
|
| 17 | 友谊村供水改造工程 | 罗江镇友谊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97人,设计供水规模28m/d,管网配套9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
| 0.011 |
|
|
|
| 18 | 牟家碥村供水改造工程 | 磐石牟家碥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46人,设计供水规模14m/d,管网配套3.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09 | 0.007 | 0.001 | 0.001 | 0.009 | 0.007 | 0.001 | 0.001 |
|
| 0.009 |
|
|
|
| 19 | 天生村供水改造工程 | 梓桐镇天生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58人,设计供水规模54m/d,管网配套8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
| 0.018 |
|
|
|
| 20 | 三台村供水改造工程 | 梓桐镇三台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42人,设计供水规模42m/d,管网配套1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0.015 |
|
|
|
| 21 | 山青村供水改造工程 | 磐石镇山青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58人,设计供水规模24m/d,管网配套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
| 0.018 |
|
|
|
| 22 | 余家寺村供水改造工程 | 磐石镇余家寺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12人,设计供水规模49m/d,管网配套3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0.015 |
|
|
|
| 23 | 李家渡村供水改造工程 | 磐石镇李家渡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349人,设计供水规模33m/d,管网配套7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
| 0.013 |
|
|
|
| 24 | 凤凰村供水改造工程 | 东岳镇凤凰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41人,设计供水规模13m/d,管网配套3.8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0 | 0.008 | 0.001 | 0.001 | 0.010 | 0.008 | 0.001 | 0.001 |
|
|
| 0.010 |
|
|
| 25 | 龙兴村供水改造工程 | 东岳镇龙兴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80人,设计供水规模65m/d,管网配套13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26 | 北斗村供水改造工程 | 罗江镇北斗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00人,设计供水规模87m/d,管网配套57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
|
| 0.018 |
|
|
| 27 | 点兵村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点兵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00人,设计供水规模87m/d,管网配套9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
|
| 0.018 |
|
|
| 28 | 衙门村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衙门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50人,设计供水规模43m/d,管网配套17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29 | 剑锋村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剑锋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160人,设计供水规模15m/d,管网配套2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09 | 0.007 | 0.001 | 0.001 | 0.009 | 0.007 | 0.001 | 0.001 |
|
|
| 0.009 |
|
|
| 30 | 北江村供水改造工程 | 北山镇北江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80人,设计供水规模56m/d,管网配套18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31 | 三关村供水改造工程 | 碑庙镇三关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60人,设计供水规模54m/d,管网配套11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32 | 锣鼓村供水改造工程 | 碑庙镇锣鼓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00人,设计供水规模58m/d,管网配套2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0.016 | 0.013 | 0.002 | 0.001 |
|
|
| 0.016 |
|
|
| 33 | 万福村供水改造工程 | 碑庙镇万福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750人,设计供水规模72m/d,管网配套1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
|
| 0.018 |
|
|
| 34 | 七河村供水改造工程 | 安云乡七河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70人,设计供水规模55m/d,管网配套16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35 | 四凡村供水改造工程 | 金石镇四凡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87人,设计供水规模66m/d,管网配套3.8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36 | 金山村供水改造工程 | 金石镇金山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673人,设计供水规模65m/d,管网配套4.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4 | 0.012 | 0.002 | 0.001 | 0.014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4 |
|
|
| 37 | 寨坪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寨坪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724人,设计供水规模70m/d,管网配套12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0.018 | 0.015 | 0.002 | 0.001 |
|
|
| 0.018 |
|
|
| 38 | 新农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新农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500人,设计供水规模48m/d,管网配套10.7km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39 | 黄澄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黄澄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60人,设计供水规模44m/d,管网配套7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0.014 | 0.011 | 0.002 | 0.001 |
|
|
| 0.014 |
|
|
| 40 | 磴子村供水工程 | 江陵镇磴子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258人,设计供水规模24m/d,管网配套2.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0.011 | 0.009 | 0.001 | 0.001 |
|
|
| 0.011 |
|
|
| 41 | 石岗村供水工程 | 北山镇石岗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700人,设计供水规模67m/d,管网配套26km | 0.017 | 0.013 | 0.002 | 0.001 | 0.017 | 0.013 | 0.002 | 0.001 |
|
|
| 0.017 |
|
|
| 42 | 盐井村供水工程 | 碑庙镇盐井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400人,设计供水规模38m/d,管网配套21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0.013 | 0.010 | 0.002 | 0.001 |
|
|
| 0.013 |
|
|
| 43 | 伏龙村供水工程 | 碑庙镇伏龙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980人,设计供水规模94m/d,管网配套14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0.018 | 0.014 | 0.002 | 0.001 |
|
|
| 0.018 |
|
|
| 44 | 三层村供水工程 | 安云乡三层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356人,设计供水规模34m/d,管网配套25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356块 | 0.012 | 0.010 | 0.002 | 0.001 | 0.012 | 0.010 | 0.002 | 0.001 |
|
|
| 0.012 |
|
|
| 45 | 巨家村供水工程 | 金石镇巨家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76人,设计供水规模84m/d,管网配套10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入户水表200块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0.015 | 0.012 | 0.002 | 0.001 |
|
|
| 0.015 |
|
|
| 46 | 高庙子供水工程 | 双龙镇高庙子社区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805人,设计供水规模77m/d,管网配套16km | 0.019 | 0.015 | 0.003 | 0.001 | 0.019 | 0.015 | 0.003 | 0.001 |
|
|
| 0.019 |
|
|
| 47 | 水洞村供水工程 | 安云乡水洞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320人,设计供水规模30m/d,管网配套2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块,入户水表110块 | 0.011 | 0.009 | 0.002 | 0.001 | 0.011 | 0.009 | 0.002 | 0.001 |
|
|
| 0.011 |
|
|
| 48 | 石人村供水工程 | 安云乡石人村 | 拟建 | 规划 | 改造工程处数1处,覆盖人口300人,设计供水规模29m/d,管网配套23km,进、出水厂水计量装置2块 | 0.010 | 0.008 | 0.001 | 0.001 | 0.010 | 0.008 | 0.001 | 0.001 |
|
|
| 0.010 |
|
|
1.5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 小计 | 0.92 | 0.74 | 0.12 | 0.06 | 0.92 | 0.74 | 0.12 | 0.06 | 0.21 | 0.51 | 0.11 | 0.11 |
|
| |||||
| 1 | 通川区水库渠道维修养护项目 | 通川区 | 拟建 | 规划 | 维修养护水库主、干渠道100km | 0.42 | 0.34 | 0.06 | 0.03 | 0.42 | 0.34 | 0.06 | 0.03 | 0.11 | 0.11 | 0.11 | 0.11 |
|
|
| 2 | 通川区小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 通川区 | 拟建 | 规划 | 新建或修复渠道、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安全设施等,开展信息化建设 | 0.50 | 0.40 | 0.07 | 0.03 | 0.50 | 0.40 | 0.07 | 0.03 | 0.10 | 0.40 |
|
|
|
|
二、防洪提升工程 | 小计 | 22.93 | 16.60 | 4.22 | 2.11 | 22.93 | 16.60 | 4.22 | 2.11 | 2.01 | 4.82 | 5.48 | 5.74 | 4.88 |
| |||||
2.1河道治理 | 小计 | 12.06 | 8.38 | 2.45 | 1.22 | 12.06 | 8.38 | 2.45 | 1.22 |
| 2.64 | 3.23 | 3.48 | 2.71 |
| |||||
2.1.1主要支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河流) | 小计 | 6.30 | 3.78 | 1.68 | 0.84 | 6.30 | 3.78 | 1.68 | 0.84 |
| 1.26 | 1.68 | 1.68 | 1.68 |
| |||||
| 1 | 渠江通川区江陵场镇段防洪治理工程 | 巴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4km,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 | 1.26 | 0.76 | 0.34 | 0.17 | 1.26 | 0.76 | 0.34 | 0.17 |
|
| 0.42 | 0.42 | 0.42 |
|
| 2 | 州河左岸通川区柳家坝段防洪治理工程 | 州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护岸2.4km,河道清淤2.4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 0.96 | 0.58 | 0.26 | 0.13 | 0.96 | 0.58 | 0.26 | 0.13 |
| 0.24 | 0.24 | 0.24 | 0.24 |
|
| 3 | 州河右岸通川区罗江场镇至凤北徐家坝段防洪治理工程 | 州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护岸2.5km,河道清淤2.5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 1.00 | 0.60 | 0.27 | 0.13 | 1.00 | 0.60 | 0.27 | 0.13 |
| 0.25 | 0.25 | 0.25 | 0.25 |
|
| 4 | 州河右岸通川区高家坝至肖公庙段防洪治理工程 | 州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护岸1.5km,河道清淤1.5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 0.60 | 0.36 | 0.16 | 0.08 | 0.60 | 0.36 | 0.16 | 0.08 |
| 0.15 | 0.15 | 0.15 | 0.15 |
|
| 5 | 州河右岸通川区徐家坝段至高家坝段防洪治理工程 | 州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护岸3km,河道清淤3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 1.20 | 0.72 | 0.32 | 0.16 | 1.20 | 0.72 | 0.32 | 0.16 |
| 0.30 | 0.30 | 0.30 | 0.30 |
|
| 6 | 州河右岸罗江电站至罗江场镇治理工程 | 州河 | 拟建 | 规划 | 新建堤防、护岸3.2km,河道清淤3.2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 1.28 | 0.77 | 0.34 | 0.17 | 1.28 | 0.77 | 0.34 | 0.17 |
| 0.32 | 0.32 | 0.32 | 0.32 |
|
2.1.2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200-3000km2河流) | 小计 | 5.76 | 4.60 | 0.77 | 0.38 | 5.76 | 4.60 | 0.77 | 0.38 |
| 1.38 | 1.55 | 1.80 | 1.03 |
| |||||
| 1 | 双龙河双龙镇商贸物流园区段防洪治理工程 | 双龙河 | 拟建 | 已批 | 综合治理河长6km,防洪标准20年一遇 |